首页 > 区域经济 > 正文

江苏绿色建材产业攀向“绿富美”

时间:2023-08-15 10:45:19 来源:江苏经济报

江苏经济报记者 张韩虹 实习生 王雨婷


(资料图)

当前,实现碳达峰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阶段和现代化水平的关键标志之一。伴随着碳达峰、碳中和的深入实施,江苏持续推进钢铁、水泥、平板玻璃等行业转型升级,发展可再生能源,产业结构持续攀向“绿富美”。江苏既是制造大省,也是建筑大省,为推动产业绿色升级,继启动2023绿色建材江苏年、实施绿色建材下乡活动后,日前,我省多部门联合印发了《江苏省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力争到2025年,全省绿色建材产业绿色化、高端化、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实现绿色建材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新跨越。

创新,产业突围的核心竞争力

建材行业从传统能耗型工业向绿色工业转型升级势在必行。然而,我省建材企业大部分为中小型企业,市场竞争激烈,没有形成规模化,也没有产品出口优势。加之近年来建材行业产能过剩严重,建材企业应如何从主客观条件两不利的环境中突围?

针对我省建材企业呈现再创新能力不足、科研能力较弱的现状,《行动方案》提出“创新技术和科技含量才是核心竞争力”,同时明确绿色建材产业发展的首要任务之一是“提升创新引领能力,推动关键技术攻关”。其中特别提到,水泥行业需要加快推进新型固碳胶凝材料制备技术及工业窑炉尾气的二氧化碳材料化利用技术的 研发及产业化。

数据显示,全国每年新开工建设52亿平方米建筑,消耗水泥20亿吨。面对这一产业需求,苏企已行动起来,江苏苏博特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就是其中之一,凭借着创新研发的力量,不仅打破了混凝土外加剂“进口独大”的格局,还将虚高的市场售价“拉”了下来。苏博特公司国家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冉千平介绍,作为新型绿色建筑材料,混凝土外加剂一直以来被喻为水泥混凝土的“血液”。然而,由于没有掌握该产品的核心技术,国内的高性能混凝土外加剂市场一度被国外企业垄断,成本只有4000元/吨的混凝土外加剂,市场售价高达35000元/吨。

“虽然,每立方混凝土只需使用200克~500克左右的外加剂,但这项技术的研发却并不简单。”提及这项技术的研发,冉千平感慨万千。他介绍,从技术空白 到产品迭代升级,再到产业逐渐扩大,公司研发人员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仅让混凝土外加剂实现了“中国造”,还使我国混凝土外加剂产业完成了从跟跑、 并跑到领跑的超越,市场上混凝土外加剂价格也由最初的35000元/吨下降至8500元/吨,让曾经垄断国内市场的进口混凝土外加剂逐步退出中国舞台。

低碳,高效节能的优势备受青睐[page]

《行动方案》提出,将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大力发展低碳零碳负碳建材新产品,加快新型胶凝材料、低碳混凝土、新型墙体材料、特种玻璃等领域绿色低碳产品开发,力争到2025年,创建省级以上绿色工厂80家以上。同时,鼓励企业围绕消费升级、绿色发展等方向,开发更多高性能、高耐久、绿色低碳复合型装配式新产品。

随着国家鼓励政策的提速迈进,绿色建材正成为行业“新宠”,被优先在各项工程项目中采用,大批苏企敏锐发现产业发展商机,纷纷掘金市场。

夏日的江苏,热浪滚滚,江苏利信新型建筑模板有限公司也是一片火热,秩序井然的车间内,一块块金属模板从生产线末端鱼贯而出,等待装车运往建筑施工现场,而墙壁上书写的“低碳”二字在太阳的照耀下显得格外引人注目。

“绿色建筑模板不但让客户算清经济账,也能算好生态账。”企业负责人陆立君自豪地向前来参观的客户介绍着产品的优势。目前,我国房屋建筑工程使用的模板系统大部分都是木模板,为满足木模板生产需求,每年有大量直径为30厘米的大树被砍伐。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不断深入人心,利信建筑在进行产业转型时,推出了与传统木模和钢模不同的金属模板,在节约大量木材资源的同时,让工人在施工现场就可以通过类似于积木搭建的方式,将模板按建筑图纸进行组合拼装,绑好钢筋后,直接浇筑混凝土,让房子一体成型。

距离利信建筑100公里开外的苏州嘉盛宝成建筑科技有限公司,是省级绿色工厂,也是苏州规模较大的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年产能12万立方米。不仅苏州本地的建筑产业现代化试点保障房项目的墙面、房梁、阳台等关键部件是嘉盛的工厂流水线上“造”出来的,碧桂园、万科等大型房地产公司也采用了嘉盛出品的混凝土预制件。提起装配式建筑的优势,嘉盛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比起传统建筑方式,装配式建筑能够实现建筑过程节水20.5%、减碳7.5%、减少垃圾 77.7%,大大缓解了传统建筑高能耗问题,深受市场欢迎。

智变,产业焕新的加速器

伴随着产业互联网、5G、物联网等相关技术的发展与成熟,在数字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科技影响下,利用新技术破局在新一轮调整中已初见成效。建材产业迎来了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制造的浪潮,建材生产企业有望在融合数字化基因的过程中,逐渐摆脱粗放的传统标签,实现数字化转型。因此,新出台的《行动方案》提出,江苏将加快推进智能化改造升级,注重智改数转赋能,鼓励企业智能化改造,加快行业数字化转型;加强重点企业培育,打造百亿龙头骨干企业,培育百家“专精特新”企业。[page]

与此同时,江苏一批建材企业凭借智能制造活力迸发,为业内企业智能化发展提供了借鉴。走进东台中玻特种玻璃有限公司车间,两条年产优质浮法玻璃800万重箱的在线Low-E浮法玻璃生产线正在抓紧生产,生产线一侧,多功能机器人正在快速对产品进行优等筛选……

“通过智能化生产制造,我们企业推动绿色节能建筑工艺技术升级,保证了工艺的精密性。”该企业品控处处长王振介绍,随着玻璃市场门槛越来越高,中玻借助数字化技术,不断提升产品的耐氧化、耐侵蚀、节能效率高、控制室内眩光等功能,相继建成DCS集中控制系统、在线质量检测系统、ERP系统等信息化系统。目前,数字化技术已融入公司采购、生产、综合管理等各个环节,企业也获得了国家绿色工厂认证。

工业互联网是建材行业实现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可以帮助建材企业实现生产自动化、设备智能化、管理数据化等多个方面的数字化转型。对此,赢胜节能集团深有体会。作为国家级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的示范企业,赢胜节能集团搭建了国内保温材料行业首个云平台,去年赢胜节能又投入8000万元,在能点云平台的基础上继续迭代升级,设计打造“梦平台”。

记者了解到,赢胜节能集团“梦平台”将实现信息技术与产品开发、生产制造、企业管理的全面融合,不仅为建材行业提供前端设计、生产管理、物流安装等全方位社区化服务,还提升了企业的生产和管理水平。通过对生产过程中关键设备进行数据采集和分析,赢胜节能提升了生产设备的利用率,生产成本损耗降低了20%左右。此外,在“智改数转”中,赢胜节能打造了保温行业的商业生产平台,将产供销一体化,以点带面,全面开花,一个个智能化项目在全产业链流程上蔓延开来,持续增加赢胜节能的“含绿量”。

关键词:
推荐阅读
x 广告
x 广告
精彩推送

Copyright   2015-2022 上市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5   联系邮箱:29 13 23 6 @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