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域经济 > 正文

今年江苏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不到1%,全链条减损仍大有潜力_环球资讯

时间:2023-06-25 10:25:48 来源:“学习强国”江苏学习平台

6月中下旬,江苏夏收结束。如何保证粮食“颗粒归仓”,减损是道必答题。对于“鱼米之乡”江苏来说,减损更是一片“无形良田”,里面藏着数亿斤粮。

降低1%挽回近3亿斤小麦


(资料图)

“过 去人工收麦,老人孩子都跟在后面拾穗。2001年我从事土地全托管使用农机种田时,一亩地掉落的麦籽仍有100多斤。”如皋市白蒲镇顾岱村同心家庭农场主 吴迪林说,“现在除了边边角角,地里其他地方基本找不到麦粒。一亩地少掉20斤,我承包的1700亩就是3.4万斤,够40人吃一年呢!”

农业机械化的广泛应用,提高了作业效率,减少了收获损失。统计显示,人工收获综合损失率超过10%。如今,江苏小麦机收率已超过99.7%,全面实现了从人收向机收的转变。不过,机收的损失依然不容忽视。

“过去机器便宜,但常出毛病,掉籽率很高。”42岁的周映华是如皋新一代农场主,和妻子许波云成立了农机合作社。他记得有一款收割机,掉籽特别厉害,“当时测量用的是巴掌法,用一个巴掌往田里拍一下,巴掌范围内不超过12个麦籽都算好的。”

机器的更新换代,虽然能有效减损,但部分机手跨区作业,按亩收钱,为了多干快跑,再加上抢收压力,他们往往只重速度而不关心产量,导致收割时不够精细,直接影响到亩产。

“师傅,跑慢一点,少掉一点麦籽,我可以加钱给你。”许波云常向雇用的机手交代。她考虑,一亩地多掉20斤,撒在地里全浪费了,不如把钱加给机手,双方都得利。

哪 怕每亩地只多收一斤粮,合在一起也是“大粮仓”。2022年我省小麦总产273.1亿斤,小麦机收损失率降低1%,就能挽回近3亿斤小麦损耗。如皋市农业 农村局副局长季浩民说:“在耕地资源有限、播种面积增加困难的情况下,降低机收损耗就是增加粮食产量,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不过,降低损失率并不容易。大风、强降雨、冰雹等都可能造成作物倒伏、麦穗脱落、田地积水等,造成机械作业困难,所以夏收也被百姓称为“龙口夺粮”。而且现在多是成片规模种植,农民很难再到麦田一一拾穗。

就算天气给力,作物品种、成熟度、机具类型、机手操作水平等也会影响机收损失率。如皋市2022年小麦机收损失监测调查汇总表显示,全市平均损失率为1.26%,最低的村为0.1%,但有的村机损率高达2.85%。

江 苏是全国13个粮食主产省之一,以全国3.8%的耕地,生产出全国1/20的粮食产量。“为减少粮食生产过程中的损失和浪费,我省加快推进耕地碎片化整 治、开展实用性农机培训、加强粮食产后现代化服务体系建设,多措并举深挖减损潜力,最大限度保障减损增收。”省农机化服务站研究员郑小钢说,“三夏”大忙 开启以来,省农业农村厅成立13个工作组,下沉一线开展包市分片指导。据监测,今年小麦平均机收损失率控制在1%以下。[page]

机具和机手是两大关键

机 收减损,首先要适期机收。“收获过早,籽粒不饱满,粒重低,茎秆和籽粒含水量高,脱粒困难,籽粒破碎多;收获过晚,茎秆变得干枯,割台一碰就断穗炸籽,且 小麦营养会有一部分回流到茎秆中。所以,我们讲究‘九成熟十成收’。”吴迪林告诉记者,农户一般会根据种植面积、收割机数量、天气情况等综合研判,当小麦 进入蜡熟期、含水率在25%—30%时开始收割,这时小麦只有叶鞘茎部略带绿色,茎秆仍有弹性,用牙咬开麦粒后里面呈蜡质状。

机器轰鸣,麦壳飞扬。记者赶在麦收结束前来到连云港东海农场,只见一台台履带收割机来回在田间“奔跑”,15分钟就“吞”进一亩小麦,“吃饱”后在地头吐出一车车脱粒后的麦子。

“我 们用的是最新型号的久保田118Q,功率更大,脱粒滚筒和幅宽更长,还自带底盘升降和空调驾驶室,粮仓容量达1.5吨,田间作业效率更高,机收损失更 小。”35岁的农二代单兴杰告诉记者,参与跨区作业,对机器的要求更高,合作社每年都会购买最新型号的机器。如今,他家的农机服务合作社有8台收割机、 15台插秧机、5台拖拉机、4台无人机,实现耕种管收全覆盖。

徐工集团近年来进军农机领域,在创新上有所突破。“比如脱粒时滚筒的转速,有的农机只有一个挡位,而徐工农机设置了6个,可以根据不同情况调节,减少损失。”徐工农业装备科技有限公司收获机产品一部部长刘浩说,今年夏收时他们进行测算,机损率最低只有0.1%。

2021年以来,农业农村部农机化司将粮食作物机收减损作为农业机械化工作的重中之重,两大关键发力点就是确保机具和机手处于良好状态。东海县农业农村局农机发展科科长孙龙认为,优质农机是机收减损的可靠保障,机手的技术水平和职业精神则直接决定了收获作业质量。

如 今,江苏正持续优化农机装备结构,向着智能绿色方向增量扩面。2022年全年新增拖拉机2万台,其中100马力及以上拖拉机1.46万台,占比达71%。 江苏还充分用好购置补贴政策,鼓励农民淘汰落后农机,去年共登记使用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21.58亿元,补贴机具15.32万台(套),拉动农民购机 投入73.76亿元,再创历史新高。

“三 分机器、七分使用”,经验丰富的农机手在作业过程中有很多小窍门。“小麦倒伏时,倒伏角小于45度时可以顺割;倒伏角在45度—60度时采取逆割;倒伏角 大于60度时,则要安装‘伏倒器’和‘防倒伏弹齿’装置。同时,调整振动筛角度和挡板高度,提高二次清选效率、降低粮损。”周映华说。

“小麦含水量较高时,要经常检查农机凹板筛、清选筛是否堵塞;过度成熟时,则要适当调低拨禾轮转速,防止拨禾轮板击打穗头造成掉粒损失,同时降低作业速度,适当调整清选筛开度,尽量安排在早晨或傍晚茎秆韧性较大时收割。”如皋农户秦兴华也有一套减损心得。[page]

从机械间隙到角度,从风量到作业速度,每个操作细节都事关产量。为让机手们在“实战演练”中掌握减损诀窍,今年我省举行机收减损比武竞赛98场次,举办机收减损培训553班次,培训农技农机队伍及各类主体超8万人次,全面提高机手的收获技能和作业能力。

全链条挖掘减损增效潜力

2021年,我国发布《粮食节约行动方案》,从粮食收获、储存、运输、加工和餐饮消费等5个环节推进节粮减损。由此可见,节粮减损必须从全链条、全环节、全要素持续发力。

记 者调查发现,机收的一大难点在于地块零散,机器难以操作,导致损失率高。2022年,我省建成高标准农田400万亩,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71.8%,农作 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85%,均高于全国近10个百分点。今年,江苏将新建高标准农田120万亩、改造提升20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机收损失率可 降到0.5%以下!”吴迪林说。

新技术改变粮食加工方式,降低了损失。农业农村部去年曾公布24个减损增效典型案例,比如淘汰传统打麦机,利用新型碾打机、脱皮机的碾搓力来清理小麦,清理过程中碎麦率由原来的0.5%下降至0.4%。

“运输中的损失,也不算少。”在睢宁从事农业服务的翟鹏飞告诉记者,当地运粮主要靠渣土车,为了多拉货,基本都会装得满当当。由于车辆封闭性不佳,农村道路又多是小路和坑洼路,普遍存在粮食漏洒现象。

仓 储环节,同样重要。6月15日,南通最高气温超过33℃,南通储备粮公司工作人员当着记者面,打开电脑上的多功能粮情监测管理系统,45个仓库的粮温三维 图、温湿度曲线图一目了然,仓内平均温度13.5℃。“通过科技储粮保证品质,减少损耗,促进粮食常储常新常鲜。”南通粮食集团总经理秦志锋介绍,集团各 所属企业均在仓库布点传感器,结合粮情监测系统,随时采集粮食温度、湿度等信息,并实时监测粮情测温系统,调整空调控制,进一步提高控温效能。考虑粮食收 购期间阴雨天气较多,储备粮公司制定潮粮烘干方案,启动九华库、张垛储备库两个库点烘干中心,24小时不停歇作业,开足马力对潮粮进行烘干,日烘干能力达 540吨,最大程度保护农户利益。

在 连云港,一批高标准储粮仓拔地而起——2022年新增有效原粮仓容21万吨,2023年开工建设仓容32万吨,2024年规划建设仓容10万吨。过去,很 多产粮区农户都有自家存储原粮的习惯,但由于缺乏必要的科学储粮知识和存储器具,长时间储存的原粮易出现霉变、虫蛀等损耗,既影响农户收入又浪费了粮食。 现在,通过设立储粮仓,逐步实现从传统储粮向科学储粮的转变。

省粮食和物资储备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我省年内计划新建高标准仓容120万吨以上,提升粮食仓储、加工、物流设施设备的现代化、智能化水平。[page]

关键词:
推荐阅读
x 广告
x 广告
精彩推送

Copyright   2015-2022 上市公司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京ICP备12018864号-25   联系邮箱:29 13 23 6 @qq.com